高淑華
高淑華

台灣之光 ‧中央領導



高淑華

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 馬英九


馬英九,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第十二、十三任總統,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曾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行政院研考會主委、陸委會副主委、法務部長與台北市長等公職。在中國國民黨黨職方面也曾任副秘書長、副主席到黨主席等多項重要黨職。
改變人生的機會 救命恩人馬英九
作者 / 羅智強 發表日期 / 2017/2/18
去年底,我在景美溪的河濱單車道辦了一場散步會,我們沿著景美溪隨性散步,其中一位朋友對我説:「有機會,能否幫我謝謝馬英九?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細問其由,原來,十多年前的他,體重高達100多公斤,肥胖導致他全身疾病,醫生甚至警告他:「多運動吧,如果你再不把體重減下來,連命都會送掉!」
「我也不是不想運動,可是那時候,台北市真的沒有太多讓人可以悠閒、舒適運動的地方!我又去不起健身房,我也試過繞著住家附近學校的操場跑,但那實在太無趣,始終無法堅持下去!」他説道。
直到馬英九上任,鋪建了一百多公里的河濱步道,才完全改變了他的人生。
「我從家門出來,不過幾分鐘就可以走到河濱慢跑,我幾乎每天都來這裡跑步,不久後,我的體重開始下降,而長期運動,糾纏多年的許多疾病,都不藥而癒,所以,我真的很感謝馬英九,他真的是我的救命恩人!」他滿懷感激的説。
散步會後不久,有個機會,我遇到了馬英九,我把這位朋友的話轉達給馬英九。
「他説您是他的救命恩人喔!」我對馬前總統説。
馬英九聽了後答道:「説救命恩人倒是不敢當,但如果真要感謝河濱單車道的這項建設,那麼也不能忘記我的前手陳水扁前市長,以及我的後手郝龍斌市長,是我們一起把河濱單車道建設起來的。」 馬英九接著説,這位朋友的故事,讓他感到很安慰,他在台北市長任內,除了河濱單車道外,也規劃了12座台北市民運動中心,在他任內完成了6座,郝龍斌任內完成了6座。馬英九當總統後,則努力複製這個經驗到全國。
「當時的想法,就是希望讓大家有一個安心、便宜又方便的運動場所,有便利的運動場所,才能建立城市的運動文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所以,每當我知道,有人從中獲益,我都覺得很安慰!」馬英九説。
這位朋友的經驗不是特例,對許多台北市民來説,河濱單車道、12座市民運動中心,這些運動建設,徹底翻轉了台北市的運動文化,完全融入了市民的生活裡,讓大家習慣到,忘記了這些建設,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忘記了,這些建設,其實是一任一任有遠見的台北市長,接棒建設出來的。
引述來源
高淑華

柯文哲 臺北市市長


柯文哲(1959年8月6日-),臺灣新竹市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市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科重症醫學、器官移植 、人工器官等,是臺灣第一個急診與重症加護專職醫生,為臺灣器官標準移植程序的建立者,也是首位將葉克膜(ECMO)技術引進臺灣的醫師。綽號柯P、KP(「P」指教授之英譯「Professor」,為臺大醫學院內的習慣稱謂)。
在2006年後開始在媒體曝光而知名,2014年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當選臺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任無黨籍市長 曾祖父柯賢蔭,篤信齋教(一種以佛教義理為主的臺灣民間宗教)龍華派,長年持齋,為新竹縣寶山鄉印月佛堂管理人。
祖父柯世元,1895年生於新竹,為家中長子。1924年(大正13年)從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畢業後分發到新竹第一公學校(今新竹國小)當公學校訓導(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教師)。1944年,在皇民化運動中改日本名為「青山觀也」。1945年,國民政府來臺後,擔任新竹督學。同年10月以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派任至新竹女子高等家政學校(現新竹市立建華國民中學)當校長。1947年228事件發生,柯文哲父親柯承發回憶當時柯世元開始時將外省籍校長和同事帶到家裡保護,但清鄉時被軍隊抓去,拘禁將近一個月,其間遭毆打,返家後臥床3年多,後於1950年(民國39年),以54歲之齡病逝。2003年8月2日,陳水扁頒發「228回復名譽證書」給491位受難者及家屬,柯家是其中之一,證書長掛柯文哲辦公室牆上。
父親柯承發,1933年生。中學畢業考取臺灣大學醫學系,因父臥病至家境陷入困境,且兄已在臺大醫學系就讀,故以公費就讀新竹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於新竹市東園國小,任教師32年。屆齡申請退休,至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擔任1年水電方面的監工,以負擔子女學費。回臺後在新竹科學園區任管理人員,因精通日文成為日系企業的顧問,家境好轉,現仍擔任新竹科學園區內3家日系企業的顧問。因其祖父在228事件的遭遇,在柯文哲對外宣稱可能參選臺北市長後,柯承發曾堅決反對他踏入政治。 母親何瑞英,為退休公務員。柯文哲為長孫,其弟是交大資訊管理博士,現任中華大學助理教授。其么妹,臺大醫學院生理所博士,現任臺大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妻子陳佩琪是臺灣省澎湖縣人,澎湖馬公高中、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兩人經相親結婚,婚後育有1子2女 柯文哲在2014年12月25日就職,並組成市政府團隊。他表示有競選連任的意圖,並對連任有信心。
引述來源
高淑華

鄭文燦 桃園市長


鄭文燦(1967年7月6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桃園市八德區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桃園市市長。臺北市立建國中學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電機學系(轉系)、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畢業,服役於中華民國國軍的聯勤部隊。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行政院發言人、海基會副秘書長、民進黨中常委、民進黨中執委、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桃園縣議員、民進黨立委邱垂貞辦公室主任和野百合學運決策小組召集人。現任民進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和新潮流總召。
2014年,鄭文燦獲民進黨提名參選桃園直轄市市長選舉,以五成餘的得票率爆冷門擊敗尋求連任的中國國民黨籍縣長吳志揚,當選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後的首任桃園市市長,並以47歲之齡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直轄市市長,僅次於陳水扁當選臺北市市長時的44歲。臺大學生報社第一屆社長(1988-89),將校園刊物報紙化;同時兼任台大台灣研究社首屆社長,把「台灣研究」帶進學生社團。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副會長(1989-90),推動完成「學生憲章」(學生會自治規程),作為學生自治基礎。
1989年2月28日策畫台大第一場公開紀念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台大文學院院長林茂生)的追思會;同年9月28日策畫跨校大學生與教授的街頭大遊行,推動修改大學法、落實學生自治、教授治校和大學自主等訴求。 1990年3月野百合學運期間擔任決策小組召集人,提出解散國民大會等四大訴求,當時運動促成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
大學考入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為追女朋友轉入社會學系,但對外宣稱「因為我覺得台灣可以少一個工程師,但是要多一個社會改革者」。配偶林俞汝(環保署工程師),結婚後才發現鄭文燦的專業是政治工作。
2009年桃園縣長選舉時,民進黨在提名過程中有許多波折。在登記日將近之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大選前58天臨時徵召鄭文燦代表參選桃園縣長。鄭文燦的參選聲明為「庶民台灣,勇敢承擔」,用赤壁之戰來比擬這次選舉,也引用電影《赤壁》中的一段話:「要用無比的勇氣來對抗困難。」
蔡英文稱許鄭文燦文武雙全,確實有如三國的周瑜,不過揶揄鄭「現在體重有點重,所以算是『胖周瑜』。」
鄭文燦可記住一萬五千多人的姓名,下次見面能立即當場叫出,被蔡英文譽為「人體PDA」。

引述來源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第1頁 / 共7頁

高淑華

就是愛

高淑華傳愛

全球傳愛大使